家門口有活幹能掙錢_中國鄉村振查包養興在線_國家鄉村振興信息門戶 

2024 年 4 月 20 日

李縱 農民日報·中國農網記包養網 花園者 龍成 

山明水秀、小橋流水; 牆白瓦青、孩童嬉戲…… 走進廣西南寧市馬山縣古零鎮喬老村,家家戶戶房屋的外牆壁上,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山水牆繪映入眼簾。 “這些牆繪有許多是我畫的,如今畫牆繪已是我的收入來源之一,好的時候一個月能有6000餘元。” 古零鎮古零村脫貧戶藍燚笑著說。 

1991年出生的藍燚,幼小的時候父母離婚後隨父親生活,禍不單行,不久父親病逝。 2013年,跟著奶奶生活的藍燚,因為日子過得艱難,被認定為貧困戶。 “也正是從那時候起,我開始跟著師傅韋兆科幹起了牆繪工作。” 藍燚說,自己對美術很感興趣,做牆繪也能有些收入包養,減輕家裡的負擔,“但那時牆繪的工作不多,收入也不高。 後來技術提高,掙的也多了些,雖然順利脫貧,但說實話心還是懸著的,擔心吃了上頓沒下頓。 ” 

“如今政府以工代賑的政策,給了我們手藝人在家門口工作的機會,不僅可以靠此養家糊口,也讓我的生活更有奔頭。” 藍燚說。 近年來,廣西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大力推進鄉村風貌提升行動,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。 

南寧市政府副秘書長、南寧市鄉村振興局局長張清亮告訴記者,南寧市以鄉村風貌提升為契機,將鄉村建設的相關工作作為以工代賑專案,委託給具有相關技能的脫貧群眾具體實施,在推進鄉村振興的同時,直接帶動脫貧群眾在家門口務工增收,使其能照顧家庭的同時也能鼓起“錢袋子”。 

“有牆繪需求時,政府部門會優先推薦我所在的團隊去承接,對我來說不僅是收入的提升,更給了我穩定發展的安全感和幸福感。 現在,牆繪師已成為我的職業,再也不用到處打零包養網工了。 “藍燚說。 

“不僅如此,以工代賑政策的實行,給我的將來提供了更多發展的選擇和可能。” 藍燚說,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,以工代賑的項目不僅有牆繪,還有鄉村公路建設等,有的項目開展前還會提供免費培訓,提升專業技能。 

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,南寧市在脫貧地區涉農項目建設和管護時廣泛採取以工代賑方式,加強對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,多管道就地就近增加脫貧地區和群眾就業崗位,確保脫包養貧群眾就業增收。 

南寧市武鳴區鑼圩鎮清鳳村脫貧戶潘敏業,就是在村幹部、幫扶人的動員下,相繼掌握了拖拉機駕駛、混凝土攪拌技術。 2022年,潘敏業參與的一個鄉村振興以工代賑建設專案,負責混凝土攪拌,獲得1萬元務工收入。 “現在有不少專案都在聯繫我,今年估計會更忙,但忙起來好,忙起來收入就高,生活就更好。” 潘敏業笑著說,“有技能就有底氣,今後不管村裡有沒有專案做,我都可以出去靠自己的能力賺到錢。 ” 

“我們積極推動’六個轉變’,擴大鄉村建設以工代賑規模,提升農民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、主動性、創造性,促進農民就業增收。” 張包養清亮介紹,南寧市將鄉村建設專案納入以工代賑範圍,創新工作機制,從「宣傳引導」轉變為「主動謀劃」,增強以工代賑項目針對性; 從「自下而上」轉變為「自上而下」,強化以工代賑專案主管部門責任; 從「資金切塊」轉變為「以獎代補」,提高基層組織實施以工代賑專案積極性; 從「零星採購」轉變為「統一物料」,保障以工代賑專案實施品質; 從「吸納務工」轉變為「培訓上崗」,提升農民參與以工代賑專案能力; 從“參與務工”轉變為“強村公司”,提高脫貧群眾參與以工代賑專案的穩定性,走出一條促增收惠民生暖民心之路。 

據統計,2022年,南寧市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實施專案161個,其中已完工專案152個,正在實施專案9個; 項目總投資1.3億元,其中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近1.2億元,帶動脫貧群眾就業1709人,發放勞務報酬1470.84萬元。 

標籤: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